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工业转型升级的相关要求,现就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相关工作安排通知如下:
一、开展两化融合优秀案例总结和评选活动
全面收集我市79家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和申报2017年度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典型案例,评选出一批企业两化融合优秀解决方案。
(一)案例内容。可以从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归纳典型案例。重点围绕两化融合在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和创新,智能装备、产品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智慧物流,能源智慧化管理,制造大型企业“双创”平台,工业云平台、物联网等创新应用,电子商务应用及产业链协同创新等,提供行业系统解决方案等。
(二)材料格式。第一部分:企业简介(200字以内);第二部分:企业两化融合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两化融合工作做法及成效(此项为材料重点,突出工作创新之处,充分体现企业两化融合解决方案等);第四部分:下一阶段两化融合工作打算或规划;第五部分:单位名称、作者署名(作者不超过3人,附作者简介及联系方式)。文字控制在2000-3000字之间,标题自拟。
各县市区经信局对企业典型案例材料进行初审,于7月30日前,将典型案例材料电子文本报送至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办。
(三)专家评审。市经信委将组织两化融合专家召开专题评审会,评选一批典型案例,汇编入选《宜昌市两化融合典型案例》(2017年版),并在全市推广。对非常典型的案例,将积极向省、工信部推荐。对获优秀解决方案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优先支持。(8月15日前)
二、组织实施两化融合提升行动
一是组织制定150家两化融合对标试点企业整改方案,开展两化融合提升行动。各县(市、区)要主动与我市两化融合服务机构(湖北纵横贝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对接,根据企业对标诊断结果,开展实地调研活动,找出各企业两化融合薄弱环节,制定针对性解决方案,并指导实施,切实提高试点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9月30日前,各县市区将辖区内试点企业相关工作进展情况书面报送至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办)
二是组织开展行业对接交流活动。重点围绕化工、食品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组织开展4次现场交流活动,提升行业系统解决方案水平。活动由县市区经信局承办,相关企业协办,具体安排如下:猇亭区负责化工行业,兴发集团协办(7月30日前);伍家岗区负责食品生物医药行业,安琪集团协办(8月30日前);高新区负责机械制造行业,长机科技协办(9月30日前);枝江市负责纺织服装行业,奥美集团协办(10月30日前)。
三是积极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加大宣贯培训力度,市经信委将组织国内知名的咨询服务机构对全市省级以上的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进行对接交流和指导。鼓励企业依托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自行开展贯标评定。力争全年新增1-2家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有1-2家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
三、开展2017年度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申报工作
(一)申报试点示范单位的基本条件
1、申报单位领导重视,组织、制度健全。有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并建立了相应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2、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明显,在企业发展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一定创新性和示范作用,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
3、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了本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可以满足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
4、申报企业须登录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的湖北分平台(网址:http://hubeipg.cspiii.com/User/Login)在线填报数据,完成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登录宜昌市两化融合工作平台,填写《宜昌市两化融合现状调查表》。申报企业填报的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的具体指标将作为试点示范企业评审依据。
5、申报企业从2017年开展两化融合对标试点的150家企业中选取。已获得省级以上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的企业,不参加此次申报。
(二)申报试点示范的主要内容
1、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
鼓励企业向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建立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加快普及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
2、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以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在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物料管理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信息共享、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
3、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
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营销及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重点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研发设计、经营管理与生产控制、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衔接和集成。
4、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管理
围绕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
5、电子商务应用
通过发展电子商务,推动企业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变革,促进生产和消费环节对接,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生产新模式,拓宽产品销售流通渠道,有效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6、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
物流与供应链信息平台。围绕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物流和供应链资源,建设面向物流、产业集群的信息服务平台,初步实现区域和行业产业链协同。
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应用平台。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建立的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行业知识和协同服务平台。
(三)申报试点示范的程序及相关要求
1、由各县(市、区)经信局组织本地企业申报,并按要求对申报企业进行初审。东部县市区(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夷陵区)申报企业数不超过5家,其他地区不超过3家。经县(市、区)初审,并书面报请我委进行实地审核后,确定申报企业名单。(2017年7月15日-2017年9月15日)
(二)企业申报材料要按照《2017年宜昌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申报表》(见附件1)要求填写,一式2份(含电子版),经各县(市、区)经信局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于9月30日前统一报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办。
(三)市经信委组织专家评审,根据评审意见由委主任办公会确定试点示范企业名单。(10月15日前完成)
(四)对获得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的企业,将优先推荐企业申报国家、省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及相关项目。优先支持完成两化融合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相关工作的县市区企业申报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
联系人:朱荣庭 0717-6256131 13618698075,电子邮箱:250531280@qq.com。
附件:1、2017年宜昌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申报表(企业用).docx
2、2017年宜昌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推荐表(县市区主管部门用).doc
宜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