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十堰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规划方案(2018-2025)》的公示-2019年-十堰市-项目公示-政策-觅多多湖北项目申报网

关于对《十堰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规划方案(2018-2025)》的公示

2019-03-20 14:41  |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  163
   根据市政府工作安排,我局拟定了《十堰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规划方案(2018-2025)》,现将此《规划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

  公示时间为2018年3月19日至3月27日。公示期内,如有意见和建议,均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的方式书面实名反映。我们将对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择优采纳。

  通信地址:十堰市柳林路15号市经信局县域经济办

  邮编:442000 电话:0719-8111690

  电子邮箱:187237133@qq.com

  十堰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3月19日

  十堰市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规划方案

  (2018—2025)(送审稿)

  为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市委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加快推进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发展,根据《湖北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见》、国家《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全省“一芯两带三区”、全市建设“一心两翼三高地”、“现代汽车城、绿色生态市”发展战略,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市“十三五”期间的分区域、分产业产能发展布局规划,加快构建“一主四大四新”现代产业体系等文件精神,现结合全市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特提出如下规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及发展思路

  经济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全市产业培育发展要按照高质量发展和打造湖北重要增长极的要求,紧紧围绕十堰城区打造两个千亿级“国家级开发区”,即,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浪千亿级工业园、东城500亿级工业园区、六里坪500亿级工业园区);十堰高新技术开发区(张湾500亿级工业新区、郧阳500亿级生态滨江新区),结合实施“一主四大四新”产业行动方案,挖掘十堰特色资源的潜力与价值,搭建“1+2+3”三次产业结合的现代产业发展构架,建设全国重要的生态产业示范区和生态绿色特色产品基地。全市按照“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依据“一核多支点”战略布局构建,推进重点特色产业分区域差异化布局,凸显产业发展特色和竞争力。全市重点打造建设“双十”产业集群工程,即培育发展10大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和10个市级小规模“专精特新优”型特色产业集群。

  ——现有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7个。即十堰商用车产业集群、十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十堰竹房城镇带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丹江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郧阳区铸锻产业集群、竹山绿松石产业集群、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销售总规模1650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9万人,实现税收70余亿元。到2020年总规模达到2000亿元,2025年达到2500亿元。

  —— 2019—2025期间规划再创建3个省级重点成长性产业集群。即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丹江口市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郧阳区农产品深加工等3个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三大产业集群2020年规模达到500亿元,到2025年规模达到1200元,其中新能源汽车突破1000亿元。

  —— 2019—2025期间全市规划培植10个市级小规模专业化“专精特新优”型特色产业集群。2020年,其规模达到100亿元,2025年规模达到200亿元。

  拟规划培育发展“双十”产业集群培育建议名单如下。

一、现有7个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十堰市商用车产业集群

2.十堰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3.十堰市竹房城镇带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4.丹江口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

5.郧阳区铸锻件产业集群

6.竹山绿松石产业集群

7.十堰市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20192025拟规划培育新增3个省级重点产业集群

8.丹江口市水及水资源加工产业集群

9.郧阳区生物医药及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10.十堰市新能源车产业集群

 

三、拟规划培育10个市级“专精特优”型特色产业集群

1.十堰市茶叶产业集群

2.十堰市食用菌产业集群

3.十堰市魔芋产业集群

4.房县“地理标志”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5.房县生物医药—中医药制造产业集群

6.丹江生物医药—激素药产业集群

7.竹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8.郧阳区生物医药和香菇种植加工产业集群

9.竹溪绿色食品和精细医药化工产业集群

10. 郧西清洁能源和环保板材产业集群

                                                                                     

  二、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及路径

  (一)进一步做强做大7个现有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十堰商用车产业集群。十堰城区现有规模企业300余家,销售收入110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11.3万人。2020年规模达到1500亿元,2025年规模达到2000亿元以上。

  发展重点:一是全力支持东风公司十堰基地 “1+5”发展战略实施,推进总装厂、发动机厂等老基地搬迁入园升级改造;同时推动东风十堰基地整合旗下商用车资源,打造东风系列品牌。二着力推进地方整车专用化战略。十堰作为全国重要的商用车生产基地,应坚持以轻量化、智能化、个性化为方向,以做精做特、做强做大为目标,促进地方重点专用车龙头企业加快发展。促进驰田矿山专用车、东风特汽新能源物流车、东风特客特种行业作业车、汇斯诚房车、三环专汽及世纪中远等企业环保清洁车加快发展。三是着力推进汽车零部件中性化战略。坚持产品系列化、市场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以专业化、系统化、模块化为方向,积极寻求与更多的主机厂配套,努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加快“轻量化、智能化、物联网”发展步伐,提高商用车的市场竞争力。到2025年,形成品牌价值提升、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影响力较大、行业结构更加优化、规模适度发展、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商用车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能突破100万辆,汽车工业产值规模达到2500亿元以上。

  2、丹江口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企业100家,销售收入120亿元,就业人数1万余人。规划2020年规模达到160亿元,2025年达到200亿元。

  发展重点:产业链逐步从传统商用车零部件向乘用车领域延伸,从零部件配套向总成配套、整车改装转变,从零部件向关键零部件和零部件总成等高端产品转变,逐步形成自身特色的产品体系。大力发展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大力推进六里坪热加工产业园建设,形成热加工能力10万吨/年,完善十堰汽车零部件加工基础材料产业链;以湖北一专公司为龙头,重点引进整车企业的配套核心零部件,打造包含专用车研发、零部件制造、整车制造、展示销售等完整产业链的专用车产业园区,加快形成4万余台专用车、产值100亿元的能力。

  3、郧阳区铸锻产业集群。现有规模企业80余家,销售收入90亿元,2020年规模达到130亿元,2025年达到200亿元以上。

  发展重点:以现有专用车及汽车铸造、锻造件为重点的汽车装备制造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大运公司新能源汽车、神河改装汽车智能生产线等重点企业加快技改升级;推进培育郧齿、佳恒液压、长平汽车装备等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加快成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重点扶持和积极引导集群骨干企业扩张规模,提高效益。引导中小企业加强与龙头骨干企业的协作配套,形成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4、十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十堰张湾生物核心产业园+县域6个分园区。截止2017年底,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小微企业及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20家,其中,规上医药制造企业20家、医药物流企业25家。2017年,规上生物产业产值55亿元,其中,中成药制造和提取物企业完成产值38.14亿元。 规划2020年生物产业产值规模达到100亿元,2025年达到150—200亿元。

  发展重点:一是优化资源配置,服务核心园建设。整合市域各类资源,统筹协调推进张湾生物产业园建设发展。大力推进现有入驻项目建设,促其尽快达产达效。二是着力打造优势生物经济产业链条。按照十堰生物产业 “一核两带六大支撑八大基地”的发展思路,统筹推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是加快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生物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进实施生物企业“三品”(扩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计划,稳中求进,培植一批龙头企业。四是充分利用对口协作机制,有针对性地搭建专业招商引资平台、智力资源合作交流平台,定向推介、集群承接,吸引资金、智力等生产要素向十堰生物医药高端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5、十堰竹房城镇带食品饮料产业集群。包括竹山、竹溪、房县三县所有食品饮料企业,目前规模以上企业30余家,销售收入达到40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300余人。规划2020年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达到50亿元以上,2025年达到100亿元。

  发展重点:一是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打造生态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基地。 竹房城镇带境内独特的气候、良好的生态,是发展有机食品原料基地最佳的自然环境,同时有一大批地方特色名优特产畅销国内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十堰“四个百万”农业特色产业(茶叶、中药材、核桃各100万亩、山羊100万只)种植、加工规模升级。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培植,做大产业集群规模。依托现有市级以上50多家重点食品饮料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的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大力推进房县庐陵王酒庄“原料基地+生产制造+ 酒类博物馆+旅游”产业链项目、兴祥黄酒“研发+原料基地+生产+销售”产业链项目、聚达食品食用菌及茶叶产业开发、房县北京忠和酒业万吨料酒项目、竹溪魔芋中高端产品(高端魔芋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开发、竹溪“VOSSI”高端矿泉水等重点项目尽快形成规模。大力推进土城镇以黄酒生产、销售、黄酒文化旅游体验观光为内容的和竹溪水坪镇以龙王垭茶叶以茶旅融合为内容的湖北省“123产业融合发展重点乡镇”建设。

  6、竹山县绿松石产业集群。初步调查,目前绿松石全产业链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达到2000余家,销售总收入1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以上绿松石加工企业9家。到2020年,绿松石产业集群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2025年达到50亿元。

  发展重点:推进竹山绿松石城展销中心、绿松石文化研究中心、信息中心、设计检测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完善绿松石加工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以绿松石为主体、融国内外各类宝玉石雕刻、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玉石文化产业园(简称玉城),以汇聚国内外玉石产业链发展的各种要素资源,加快“全国绿松石产业知名品牌厂家示范区”的创建工作,将十堰打造成著名的“国际绿松石之都”。

  7、张湾区智能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7年,张湾装备制造产业大、中、小型装备制造企业60余家,包括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4家,销售收入37.43亿元,实现利税5.62亿元。其中,数控机床制造企业11家、汽车智能装备制造企业9家、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5家、模具制造企业6家。2018年张湾区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规模达到30亿元,2020年达到50亿元,2025年100亿元。

  发展重点:一是进一步优化完善智能装备产业园区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智能装备项目入驻,以形成集聚集群效益。二是推进东风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智能机器人项目、湖北猛程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工业输送设备、涂装设备、湖北国瑞智能装备公司和十堰科威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集成、智能输送设备生产项目、十堰天舒感应设备有限公司全自动感淬火机床生产项目、湖北凹凸模具公司、天策模具公司汽车模具生产等项目提升自主研发能力、系统集成能力、品牌创建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

  (二)新培植3个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1、十堰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现有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5家及一批电动汽车电池生产企业,2017年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产值100亿元以上。“十三五”末规模达到500亿元;2025年突破1000亿元,达到1500亿元。

  发展重点:以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主积极推进十堰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易捷特新能源乘用车、东风小康新能源车、东风力神电池、东洋电机、锂诺电池、猛狮电池、三环氢燃料电池汽车、世纪中远新能源微型车等一批重点项目。

  2、丹江口市水及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目前,该市水及水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0余家,总产值3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总产值26亿元。规划到2020年产值突破50亿元;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

  发展重点:支持农夫山泉丹江公司、湖北武当酒业有限公司、武当养生酱油醋业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同时带动培植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的小规模企业。加快培植新的增长点。推进湖北渝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木瓜饮品项目、润京水业与佳龙集团合作投资5000万元的100万吨天然水生产项目、 农夫山泉第三工厂项目投资10亿元40万箱天然水生产线、新增饮料、食品包装等一大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早形成新的增长点。

  3、郧阳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以郧阳开发区十堰市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为主,现有规模企业30余家,总产值30亿元以上。规划到2020年产值突破50亿元,2025年产值100—150亿元。

  发展重点:一是进一步做强做大郧阳滨江新区十堰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规划占地面积1.2万亩,总投资70亿元,总产值规模200亿元,利税10亿元以上。一期已入驻企业43家,总产值规模达到80亿元。二期占地2300亩的园区正在建设,积极实施“重资产招商”,企业“拎包入驻”。二是推进完善木瓜食品饮料、梨花村玉米食品饮料、渝川蔬菜食品、薯类食品等重点特色产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型的链条,打造完整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系。三是依托香菇小镇、谭家湾香菇产业园打造完善香菇产业链:制种—农户种植食用菌—食用菌回收—加工(食用菌出口、多种风味即食性香菇产品—菌棒回收加工利用等。重点支持湖北裕佳食品、湖北神运大龙山科技等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

  (三)培育发展10个十堰市级“专精特新优”型产业集群

  1、十堰茶叶产业集群。全市各县市区都涉及有茶叶产业,茶叶基地面积达76万亩,全市茶叶总产量近3500万斤,生产产值30亿元,综合产值近80亿元。到2020年,全市茶叶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以上,其中以绿茶、红茶、黑茶为主的初加工能力达到2万吨,以茶叶提取物、茶饮料、茶工艺品、抹茶、茶叶功能性产品为主的茶叶深加工能力达到1万吨以上,全市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0亿元。纳入集群规划的企业占全市茶叶产业规模的比重在50%以上,2020年茶叶产业集群加工产值规模30亿元,2025年集群加工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发展重点:支持竹房百里茶叶长廊建设,加速推进武当道茶产业园区项目建设,支持龙王垭茶业、梅子贡茶业、圣水茶业、星梦茶业等茶叶龙头企业技术升级、扩规提能,推进丹江圣和公司、房县聚达公司、竹山裕源公司出口茶叶开发阔能升级,促进小型茶业加工企业与大中型龙头企业形成联盟式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红茶、黑茶、茶食品、茶工艺品、茶业提取物等高中端产品,打造茶业生态产业链,创建绿色、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品牌。

  2、十堰市食用菌产业集群。目前,全市食用菌基地面积达4万亩,年总产量2万吨(干鲜合计),产值15亿元以上,年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以上。全市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1.5万余户,年产20万袋以上的规模基地20多个。规划2020年产值规模20亿元,2025达到50亿元。

  发展重点:一是大力推进郧阳区、房县、竹山等食用菌产量大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促进食用菌产业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展。二是加强科技支持服务力度,促进创新高质量发展,促进加工即食食品、休闲食品、调味品、汤包(料)、香菇蛋白提取及其保健品和化妆品开发等,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重点县市区推进建立食用菌加工产业园和交易物流中心,聚集生产要素,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

  3、十堰市魔芋产业集群。全市魔芋种植面积达到11.57万亩,四县一市三区都种植魔芋,有魔芋专业乡镇5个,专业村20个。其中,竹溪县魔芋种植面积8.2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0%以上,有“中国魔芋之乡”称号。全市现有魔芋规模加工企业12家,具有年生产5900吨魔芋精粉、魔芋面条8800吨,魔芋粉条300吨,魔芋腐乳500吨、魔芋休闲食品3000吨的能力,魔芋综合产值10亿元。规划2018—2025将魔芋产业发展成30亿级规模专而精、优而美的产业集群,包括魔芋种植基地、魔芋终端产品原料加工、魔芋食品、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企业集群。

  发展重点:一是魔芋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以竹溪县、房县、竹山县等优势区域为主,重点解决种源短缺,抗病害能力差以及魔芋绿色环保烘干等技术问题,建设魔芋生态化、标准化种植加工生产示范基地、示范区,以解决我市70%的魔芋加工原料要靠外地供应的问题。二是加大魔芋中高端产品——魔芋绿色健康食品、高端魔芋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开发,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三是健全完善魔芋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加强魔芋生产与市场信息服务,提高科技服务质量与水平,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4、房县“中国地理标志”特色食品饮料产业集群。 “房县黄酒、房县香菇、房县木耳”等“地理标志”商标以“舌尖上的中国”闻名国内外。2017年,全县以“中国地理标志”为主的特色食品饮料产业产值规模达到25亿元,其中,规模企业16家,实现产值13亿元;到2020年产值总规模达到30亿元,2025年达到35亿元。

  2018—2025重点规划建设产业链项目:(1)土城镇黄酒特色小镇“123”产业融合发展项目。(2)北京忠和酒业房县10吨黄酒系列产品基地项目。(3)房县庐陵王酒庄“原料基地+生产制造+ 酒类博物馆+旅游”产业链项目;(4)兴祥黄酒“研发+原料基地+生产+销售”项目;(5)野人谷镇生态食品公司“中药材基地+保健食品生产+养生基地+旅游”产业链项目;(6)聚达食品食用菌和茶叶“123”产业融合发展项目。

  5、房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2017年,全县生物医药制造规上企业7家,产值达到6.5亿元,其中4家产值过亿元以上。规划2020年产值规模15亿元, 2025年产值规模20亿元。

  发展重点:(1)葵花湖北武当金鼎制药公司拥有6个剂型99个国家药品批准文号,主导产品有全国独家规格的秋梨润肺膏、全国独家产品雪梨止咳糖浆、感冒药片、心脑血管用药红花注射液。(2)天马医化、十堰赟天生物科技的皂素、双烯、沃氏氧化物生产开发;(3)湖北细分领域行业冠军武当动物药业的兽药产品研发平台+原料基地+生产+销售服务产业链;(4)三鑫生物的白藜芦醇、大黄素生物科技开发系列项目;(5)神农本草中药有限公司近1300余种的系列道地中药饮片及保健产品 “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链开发。(6)房县神农源电商物流城总规划500亩,一期130亩电商物流城已经竣工;二期100亩,六大业态联盟:中药城、土特产城、物流城、电商城、文化旅游城、神农养生城项目。

  6、竹溪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包括绿色有机食品—“VOSS”矿泉水、魔芋食品、茶叶饮品、贡米及杂粮食品等;生物医药及生物提取——激素原料药、中药材种植及加工、魔芋、茶叶、梭罗、蚕蛹等生物提取。现有产值规模10亿元,2020年达到20亿元,2025年突破50亿元。

  发展重点:(1)华彬VOSS高端矿泉一期建成30万吨、二期达产100万吨高端矿泉水项目。(2)龙王垭砖茶扩能和茶叶基地4A景区打造; (3)天兴食品公司蚕蛹蛋白系列产品开发;(4)人福药业、顺溪生物扩能改造项目。(5)梅子贡集团生物提取、有机食品开发。(6)治铮魔芋规范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与产品开发配套。(7)人福药业中国激素药基地和金铜岭工业园江苏泗洪悦诚8个医药中间体项目集体进驻建设等。

  7、竹山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竹山县电子产业园)。深圳云竹集团是以手机整机、机器人、行车记录仪、定位手表、执法记录仪等智能终端产品以及液晶显示技术、数控电机和研发实验室为主要内容的生产企业,集团由一个总部和九家工厂构成,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南美和非洲。2017年集团9家企业内迁竹山,建设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目前部分项目已经投产。

  发展重点:加大推进深圳市美博星电子有限公司投资11亿元的云竹智能科技、启星科技、瑞登科技、欧盛科技等项目建设,促进形成年产1200万台套智能终端产品能力,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利税2500万元以上,提供就业岗位近千人。

  8、丹江口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全市重点中药材基地乡镇6个,种植面积9万多亩,野生和养殖昆虫动物有蝎子、蜈蚣、土鳖虫、梅花鹿和蛇等数十种,预计丹江口市动植物药材资源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 现有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6家,产值规模达到20亿元,2020年计划达到25亿元,2025年达到50亿元。

  发展重点:(1)推进武当药业公司与国内著名上市公司的重组,充分发挥三个剂型35个中成药批准文号的GMP认证和年产片剂3亿片、颗粒剂300吨、胶囊剂6000万粒的生产能力。(2)推进十堰市开泰激素药业公司、湖北丹澳药业两个激素中间体企业与国内华中药业等著名企业的联合重组;推进湖北共同生物丹江公司年产300吨雄烯二酮(豆甾醇转化)项目建设打造国内最大的激素霉菌发酵生产基地和研发集聚中心建设。促进其激素药中间体产业做强做大,打造全国激素药基地。(3)丹江口市伟峰茸血阳酒有限责任公司“梅花鹿养殖、鹿茸产品加工+旅游”123产业融合产业发展产业链打造。(5)推进水都工业园白果树沟600亩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加大招商力度,推进已有入驻意向的5家生物医药企业尽快进驻开工建设。

  9、郧阳区生物医药和香菇种植加工产业集群。

  (1)郧阳区以湖北天圣医药、长江医药、宏康中药材等重点医药制造企业,产值规模突破10亿元。正在建设的重点医药产业项目有希葆(上海)生物科技公司神农贴和中药饮片加工项目、修正药业年产3000吨中药丸散剂、胶囊生产项目、天圣医药4个批号产品异地迁建项目、兵兵医药、多瑞医药产业园建设项目等。规划到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2025年达到100亿元。

  (2)郧阳区香菇产业集群。一是依托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国食用菌领军企业--湖北裕国集团裕佳食品有限公司,建立香菇产业种植和加工基地。裕佳公司已投资10余亿元,同步启动乡镇“30+1”(30个乡镇扶贫制棒车间和1个全自动化制棒工厂)扶贫制棒车间、香菇小镇二期、谭家湾食用菌加工产业园等三大配套项目建设,创下了国内食用菌领域投资最大、规模最大的纪录。目前已累计生产秋栽菌棒近3000余万棒。全自动化制棒工厂位于谭家湾食用菌扶贫产业园,实现了制棒、杀菌、点菌的全自动化流水线,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强、日产能最高的制棒工厂。二是依托特殊的气候环境及区位交通优势,在杨溪铺镇刘湾村打造了一座香菇特色小镇。其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周边,规划香菇产业基地1200亩,规模发展香菇1000万棒,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1.5万易迁人口脱贫致富。配套建设香菇交易市场、香菇贸易街、香菇主题文化公园,正在形成人居环境优美、产业功能配套,集休闲居住、香菇种植、观光旅游、市场交易、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特色名优小镇。

  10、郧西县清洁能源和环保板材产业集群

  (1)全县着力培育以水电、光伏、风电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目前,郧西在84个重点贫困村分别建设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每村装机60KWp,总装机5.04MWp,同时,在全县具备条件的相关乡镇 (场、区)建设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县每个贫困户对应规模30KWp, 总装机164.25MWp,发电量亿千瓦时,可带动5475户脱贫致富。水电装机3×23.5MW,发电量2.12亿千瓦时。2018年全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产值规模达到5亿元,2020年产值规模达到15亿元,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20亿元。

  发展重点:(1)十堰猛狮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光伏发电项目一期占地52亩,建筑面60000平米,计划总投资6亿元。项目分期实施,其中2018年投资1亿元,年产200兆瓦时、产值2亿元;2019年投资2亿元,年产600兆瓦时、产值6亿元;2020年投资3亿元,年产1000兆瓦时、产值10亿元以上。汉江孤山航电枢纽工程以航运为主、结合发电,兼顾防洪、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和灌溉等综合开发功能。水库(大二型)总库容2.12亿m3,装机容量为180MW(4×45MW),多年平均发电量5.90亿kW·h, 装机容量1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5.57亿kW·h。 汉江白河(夹河)水电站(大二型),装机容量180MW,多年平均发电量5.57亿kW·h,主要任务是发电、航运。

  (2)郧西木质板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郧西观音镇回乡创办的祥军木业工业园,产值规模突破一亿元,远景目标5—10亿元;郧西夹河木材产业回归创业园,目前已成功签约企业70余家,启动了郧西木材循环经济产业园暨扶贫产业园的规划建设工作。 2020年产值规模30亿元,到2025年,产值规模达到50亿元。

  发展重点:祥军木业循环利用生产项目——3万立方米废旧木材模压板材生产线一条,木塑循环利用建筑模板生产线一条,3万立方米废旧木材和林木剩余物刨花模板生产线两条,新建废旧木材和废塑料回收系统5处年回收量达到6万m3、废塑料3万吨;夹河扶贫产业园(回乡创业产业园)——项目一期规划面积1500亩,已签约入驻企业70余家;二期发展备用地8500亩,建成后可接纳100余家木材加工企业进驻,年可实现综合产值60亿元,可带动就业8000人。积极打造湖北“回归创业发展示范园区”和扶贫产业示范园区。

  三、重点任务

  1、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精深化、高端化发展

  各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依据本地和本部门产业发展特色,制定完善本地产业培育发展计划。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并与本地经济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鼓励支持同类型产业企业进入开发区建立专业产业园,实施集聚集群发展。鼓励集群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引进与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集聚发展。健全完善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集群企业发展环境。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2、提升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协作和配套能力

  推动产业集群企业“专精特新优”发展,培育和发展一批成长性好的细分领域行业冠军企业。每个产业集群重点培植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提升配套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建设完善的产业集群发展相配套标准化的原料供应基地,打造示范化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产学研中介机构”链条式产业发展模式。

  3、加强区域品牌建设,推动要素聚集和价值提升

  组织开展集群品牌建设工作,发挥行业协会、技术机构、龙头骨干企业和中小企业作用,联合打造区域品牌。支持产业集群制定集群品牌发展规划,开展集群品牌策划与设计,申报注册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原产地、证明标志等集体品牌,保护区域集群品牌健康发展。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推进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强化工艺、质量、节能、环保、卫生等标准化管理。推进产品国际标准认证,支持企业参与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制订和修订。

  4、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提高产业集群信息化水平。

  深入推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产业集群中的应用。加快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支持对企业设计、制造、管理、销售、服务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发展网络制造等新型生产方式,开展网络实时诊断、流程优化再造、云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发展。选择一批管理规范、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创建智慧集群、智慧园区,重点龙头企业创建智慧企业。

  5、提升创新能力,增强集群竞争优势

  鼓励和支持产业集群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集群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等。培育建设一批产业、产品协同研发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引导创新资源向集群集聚。鼓励和引导企业间联合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强化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管理。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向产业集群开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建立创业创新项目库,提供技术应用、融资支持、商务和政务代理等服务。

  四、保障措施

  各地、各部门应把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作为推动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工作,建立和完善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管理、指导和服务。要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规划实施的重大机遇,根据本地发展实际,科学制定和完善本地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强规划引领作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促进县域经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推进全市特色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做精。

  1、建立全市产业集群培育推进机制。建立产业集群培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市、区)和市直相关部门应明确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合力推进工作。同时,每个产业集群明确一个市级或县市区级领导及相关服务专班,对产业集群发展重点跟踪服务。

  2、建立产业集群评价机制和运行监测制度,研究制定评价考核办法,聘请第三方中介评估机构开展评价考核,发布产业集群发展绩效。大力支持聘请专业性专家顾问团队,对产业集群发展开展咨询指导,对科技难题帮助开展科技攻关。

  3、建立完善财政激励支持政策。根据全省县域产业发展基金使用办法,探索建立十堰市级配套产业集群专项发展基金,积极推进建立每个重点产业集群一笔发展基金,专门用于产业集群龙头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品牌创建、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鼓励支持社会性公共服务机构对产业集群发展开展生产性服务。对产业集群内获得全国、全省行业细分领域冠军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对为产业集群发展贡献突出的部门及相关人员给予表彰奖励。

  4、落实各级政府支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税费优惠减免政策。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应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仓单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等多种融资方式。建立和完善集群企业信用体系,推动信用信息共享。鼓励金融机构、投资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产业集群建立项目对接,搭建合作平台。

  5、打造服务平台,健全产业集群服务机制,促进集群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以培训、研讨、展览、项目对接等方式为媒介,促进人才、技术、资本、服务、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流动和共享。建立产业集群国际国内各地区合作交流机制,支持鼓励集群龙头企业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

版权声明: 以上政策信息来源于相关政府网站,所有文字、图片及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仅供用户参考学习交流使用。如有发现本站内容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感谢!
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专利或商标?让我们 帮您找找!

027-87053558

在线咨询
移动端
APP
公众号
高企申报

高企申报

政策助手

政策助手

电话
AM 8:30-PM 18:00

027-87053558

置顶
  • 数量多

    50万+专利商标转让数据资源
  • 精品多

    大量精品科技成果供企业快速对接
  • 专利新

    优质专利技术为企业提供创新动力
  • 服务全

    多种查询工具为企业排忧解难